什么是蛋白尿?通俗来讲,尿液中有蛋白质。

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,当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时,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检出,称为蛋白尿。如果尿蛋白含量≥3.5g/24h,称为大量蛋白尿。

那么,大量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?

蛋白尿是由于肾脏滤过膜受损所致。血液中蛋白质的丢失导致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,大量蛋白质经肾小球排出体外,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,出现蛋白尿。大多数可以治愈,少数患者通过积极药物治疗也可降低尿蛋白。

蛋白尿的病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。

生理因素:

剧烈运动、劳累、感冒、紧张、交感神经兴奋等均可引起暂时性蛋白尿。

病理因素:

全身性疾病:如溶血性贫血、挤压综合征、多发性骨髓瘤、浆细胞病、轻链病、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、巨球蛋白血症等;

重金属中毒、农药中毒、化学有机溶剂中毒:药物损害,如抗生素、非甾体抗炎药等;

尿路感染:尿路炎症可导致蛋白尿,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; 抗生素治疗,临床常用药物有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;

肾小管间质病:肾小管受损,导致肾小管二次吸收不足,出现蛋白尿。急性药物过敏可以治愈,但慢性间质性肾炎未必能治愈;

肾小球疾病: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孔径增大或基底膜电荷屏障破坏或消失,血浆蛋白成分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进入肾小球被膜,超过近端小管对肾小管的阻力 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形成肾小球蛋白尿。继发性肾小球疾病,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