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,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病例均为男性,96.3%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。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。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。三是89.2%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,6.5%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,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。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,主要为发热、疱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无重症、死亡病例。

猴痘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,也可感染其他动物,偶可使人类受感染。临床表现类似天花,但病情较轻。这种疾病由猴痘病毒造成,属于一个包括天花病毒,并在天花疫苗中采用的病毒和牛痘病毒的病毒组,但需与天花、水痘相鉴别。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直接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,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。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和体液。猴痘的传染性远逊于天花病毒。

病情通常在感染后10-14天才开始出现症状,早期可表现为发热、乏力和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。在发病后2天左右就会出现皮疹,是典型的猴痘症状。首先是脸部,其次是四肢,多为离心状,可见于手脚,数目不一。还可能会影响到口腔、生殖器等。皮疹会出现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疹等不同的症状,一般在2-4周后会有明显的瘙痒和疼痛。可持续数周。严重病例中,猴痘可引发器官损害,甚至危及生命。

猴痘作为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,相对较为罕见,但仍对个体和公共健康构成一定的危害。通过加强认识猴痘的病因和症状,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,可以降低感染风险,减少病情的发展,并保护个人和公共健康。持续的监测、教育和疫苗接种是控制猴痘传播的关键。

如何预防猴痘

预防猴痘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、避免与猴群接触、避免食用生熟不明的猴肉及其制品。及早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。及时洗手、避免接触病畜、加强环境卫生措施也能有效预防猴痘。